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,特点如下: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,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;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;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;农村环境保护政策、法规、标准体系不健全等,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。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,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,再一次敲响了警钟,除去全球气候的反常,农村化肥的大量使用、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处理直接排放等,造成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,也是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。2008年召开了首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并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。同时,国务院转发环保部等八部委《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》指出: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,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,是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。近年来,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,以镇村建设为基础,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“脏乱差”状况为突破口,重点开展了农村垃圾整治、镇容村貌整治、农村河塘整治等工作,经过实践与探索,取得明显成效,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。


一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不足

长期以来,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、生活污水、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,“污水乱泼、垃圾乱倒、粪土乱堆、杂草乱跺、畜禽乱跑”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。为此,因势利导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连片整治,着力实施“以奖促治”政策,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。  1.1 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。目前,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还处在示范阶段,农民对整治工作 的期望值不是很高,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。

1.2 镇村结合部脏乱差问题突出。在集镇及村庄结合部,脏、乱、差问题还普遍存在,白色污染严重,有的垃圾难以及时清运,部分乡镇道路两侧还能见到暴露垃圾,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。少数乡镇秸秆乱抛现象比较严重,秸秆仍然堆在田头、沟渠边,影响沟渠正常排灌功能。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彻底,河道、沟渠、水塘坡面还有积存垃圾或杂物堆放,国、省、乡、村道路两侧路边沟、田间渠道、水塘淤积比较严重。

1.3 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。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,普遍依水而建,废水未经处理,就直接排入水体,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,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,形成黑臭水体。

1.4 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内容“六清六建”中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投入,由于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,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,长效管理需要的经费没有完全落实。


二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七点思考   实践证明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,这一举措是及时的,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。但从具体工作上看,还有很大的局限性。

2.1 广泛宣传,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主导是政府,主体是农民。要充分利用宣传栏、广播、电视、报刊、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宣传,扩大“以奖促治”政策影响面,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,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,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,加强环保法制教育,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,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。

2.2 大胆突破,探索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。通过制订村规民约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,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,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。加强乡镇环保监管能力建设,在示范区域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、环境执法、环境宣传“三下乡”制度,通过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,深入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。

2.3 整合打捆项目,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。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“打捆”,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项目相结合,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相结合,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,整合项目、聚集资金、集中成片、整体推进,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。

2.4 立足长远发展,高起点规划农村环境整治目标。要围绕新农村建设,从环保的角度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做一个整体规划,重点对产业发展、村镇配套建设、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环保要求做出明确规划,做到高标准规划,高起点建设,不留遗憾。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环保工作重城市、重工业、轻农村、轻乡镇的局面,逐步实现环境权益城乡均等化,不能仅仅停留在垃圾清扫、打捞河面漂浮物这一层面。

2.5 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,及时转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心。面对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形势,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既要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局面,主动接受产业经济的辐射,更要有超前意识,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。一是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,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,不仅在城区周边、公路两侧不能上污染项目,即使在偏远农村也绝对不能上有任何污染的项目,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,否则就和新农村建设宗旨相背离。二是要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,发展循环经济,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。  

2.6  立足引导,促进农村环境整治有序开展。一是鼓励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村镇延伸,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。二是组织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,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,开展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工作。在新农村建设中,特别是在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过程中,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清洁能源工程建设,按照“以片为主、点片结合”的治理模式,对环境问题敏感、集中的区域,实施连片综合整治,减少农村面源污染。三是引导乡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创业点,建设标准化厂房,方便建设集中治污设施。四是要用好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政策。国家环保部有以奖促治政策,省财政有以奖代补资金,地方政府也有这方面配套资金,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,发挥环保专项资金的功能,正确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。

2.7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,建立长效机制 。建立目标考核机制,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,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。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,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,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,可由各级政府牵头,建设、环保、水利、卫生、教育相关部门协助,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,并积极落实。强化督查制度,定期督查,综合评比,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,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,促进整体发展。


历经风华成此景,人间万事出艰辛。“十二·五”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,总的要求是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。这表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,是经济建设、环境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,也是富裕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的新农村。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,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,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。然而,目前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,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环境退化加剧,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,如何搞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,如何防治农业环境污染、逐步改善农村环境,如何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,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,使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,是关系到农业能否持续发展重要问题,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。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,加强农业环境政策法律建设,完善政府职能,健全环境管理体系,加强环境执法力度、深度,加强环境宣传教育,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、企业经营人员和农民群众等广大公众环保意识刻不容缓。同时,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,面广量大,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,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,排查主要污染特征,加大力度优先整治,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献礼。


艾瑞清洁: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

2019-01-10
0